400-1871-889 0631-5161889

点碳炉

产品详情
询盘

  农历春节,俗称“年”或“过大年”,这个节日的活动,从除夕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在这段时间内,人们会遵循一系列传统民俗,度过欢乐祥和的新年时光。

  旧时在济南,除夕这天,“易门神桃符春贴,遍地撒芝麻秸,陈设供果迎祖先。是夕辞岁,燃爆竹,家人设酒守岁。”(《历城乡土调查录·习俗》)其中有些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当夜幕降临时,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饭前先到街上烧纸,将祖先迎回家中,供在写有牌位的供桌上。供桌后面的墙上,还挂有大幅画有祖先形象的“家堂轴子”。

  到年五更,新旧岁交替时刻,再吃“更岁饺子”,饺子一般为素馅,取新的一年素素净净之意。也有的在馅中包上硬币,谁吃出的硬币多,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财气旺。

  吃过更岁饺子,新的一年来临,晚辈们开始给长辈磕头拜年,长辈们则把压岁钱分给孩子们,高兴地接受他们的祝福。

  年初一清晨,大拜年就开始了。此时,大人、孩子都穿戴一新,成群结伙地到同事、邻居、亲朋好友家拜年。

  过去晚辈给长辈拜年,都要向着供桌磕头,边拜边喊:“给某某拜年啦!”“给某某磕头啦!”近些年一般不再磕头,熟人见面或抱拳或握手,说些“新年好”之类吉利话,处处充满欢乐气氛。

  初一和除夕打碎碗碟之类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征兆,万一不小心打碎东西,要赶紧说声“岁岁平安”来破解;

  年初二这天,是已出嫁的姑娘携姑爷回娘家拜年的日子,娘家要设宴盛情款待,将姑爷尊为“贵客”,坐到上首的位子。回门的女儿则陪着久未见面的母亲和姊妹们说说知心话。这种初二闺女回娘家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入夜,当一弯新月挂在寒空时,一些妇女便将孩子带到院里,面对新月跪在上,手拿一把盛饭的勺子,先对着月牙儿挖几下,再在孩子的脸颊附近虚空挖几下,口中念道:“正月初三挖月牙,风牙火牙随风去,从此再不发。”据说这样一“挖”,一年当中患龋齿的孩子再也不会牙痛了。

  按旧俗,初三还是“开井日”。这天一早,人们便将香火、素菜供于井台上,将除夕封井的红纸揭去,开始汲水。这些习俗纯属迷信,如今已不再流行。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这天家家都要包饺子,谓之“捏破五”;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忌说不吉利的话;孩子们则燃放鞭炮,叫做“送年”。

  过去这天还有“打五穷官”的习俗:扮成乞丐模样的人面涂朱色,身穿破衣服,头戴破草帽,这就是“五穷官”。“五穷官”手拿大扫帚,挨门挨户在大门前扫地,这叫“送穷”。人们见他在门前忙活,赶紧施舍给他钱米食物,然后手持棍棒佯装追打他,象征将穷神赶走。

  这天晚上,家家户户还要“送家堂”,先在供桌上供上水饺,跪拜祖先,然后取下“家堂轴子”,到街上为祖先送行。

  正月初七为人日,济南民间称为“人七日”。据说人日主人丁兴旺和身体健康,人们以此日天气阴晴来占验本年的收成丰歉。

  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说:“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置头之鬓,又造华胜以相遗。”一千多年前的这些荆楚遗风,在济南的旧俗中也得以体现。

  过去在人日这天,济南人都要举行庆祝活动或参加娱乐活动。人们在五角绸或纸中剪出七个人形,戴在鬓角处,还用七种蔬菜制成饼或“人齐菜”,除自食外还相互馈赠。

  正月初十为石头神生日,济南民间称为“石磨日”“十子日”“石不动”等。这一天不能搬动石头和碾、磨、石臼等石器,否则会伤了庄稼;忌开山打石和以石盖屋,并有向石头神焚香祭拜、午间供奉烙饼的习俗。

  此外还有抬石头神卜丰歉的习俗:初九夜里,将一个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石头上,初十早晨由十名青年轮流抬着奔走。如果石头始终不落地,预示着新的一年丰收;如果石头落地,预示着年成不好。

  另一重要习俗就是赏花灯。过去每到元宵节这天,济南大街小巷都挂满各种各样的花灯。入夜,许多街道成了灯的海洋,宫灯、纱灯、鱼灯、花篮灯、西瓜灯、走马灯……绚丽多彩,光彩四射,观灯的人们络绎不绝。

  元宵节前后,济南大街小巷到处都是踩高跷、跑旱船、舞龙灯、耍狮子的。这些活动到元宵夜达到。

  各种表演队伍中,高跷队的阵容最为壮观,表演也最抢眼。队员踩在1米多高的木棍上,分别扮成戏曲中的武松、林冲、孙悟空、猪八戒、赃官、丑婆等形象,随着有节奏的锣鼓点,做出各种滑稽表演和高难度动作,时而让人捧腹大笑,时而博得阵阵喝彩。

  过完元宵节,这年才算过完了。各行各业的人们又投入了正常的生活秩序中,怀着美好的愿望,迎接新一年春天的到来。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 2024-02-09 17:58:12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