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871-889 0631-5161889

点碳炉

产品详情
询盘

  之前我已经发布过《碳核算秘籍》和《碳足迹核算》两篇教程,今天带来本系列第三篇:组织层面碳核算.

  组织层面碳核算俗称企业碳盘查,是按照相关标准对企业范围内碳排放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统计、记录,并将所有排放相关数据进行计算、累加,得到企业碳排放总量的一系列活动。

  下文将为大家详细梳理组织层面碳核算步骤,我准备了一套碳核算工具,包含核算标准、核算方法、核算工具、实践案例、专家PPT,帮朋友们更方便的开展业务。

  我准备了一套碳盘查工具,包含核算标准、核算方法、核算工具、实践案例、解读PPT,帮朋友们更方便的开展业务。

  在进行碳核算时,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原则,这几个原则是在最早定碳核算指南或标准的过程中就提出的指导原则。

  1、相关性:相关性原则是指应确保碳排放报告适当反映企业的碳排放需要,服务3企业内部和外部碳排放数据采用者的决策需要。

  2、完整性:完整性原则是指应计入并报告碳排放报告内所有排放源和活动,披露任何没有计入的排放量并说明理由。应当计入选定的核算边界内的所有相关排放源,从而可以编制全面且有意义的碳排放报告。

  4、准确性:准确性原则是指应尽量保证在可知的范围内计算出的碳排放量不会系统性地高于或低于实际排放量,尽可能在可行的范围内减小不确定性。

  5、透明性:透明性原则是指应按照明确的审计线索和连贯的方式处理所有问题,对碳核算中的所有假设情况进行说明,并说明核算方法及所采用数据的来源。

  在设定企业的组织边界时,首先选择一种合并下属组织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办法,然后采用选择的办法一致地设定构成这家企业的业务和运营单位,从而核算并报告碳排放。

  为了更加准确地核算企业的碳排放,还需要设定企业的运营边界,即确定属于公司运营产生的碳排放部分的排放源。在ISO 14064-1:2018标准中,这一叫法被改为报告边界。

  第一件事情是确定温室气体种类。通常来说,需要报告的温室气体种类有七大类,包括二氧化碳(CO,)、甲烷(CH,)、氧化亚氮 (N,O)、氟碳化物 (HFCs)、全氟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 (SF)和三氟化氮(NF;)。

  第二件事是确定运营边界的范围。虽然运营边界的定义为企业运营生的碳排放,所以在《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中,运营边界的设定根据企业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能力划分为范围一排放(直接排放)、范围二排放(能源间接排放)和范围三排放(其他间接排放)。

  因为实施碳减排直至实现碳中和是一件跨越几十年的事情,所以需要制定一个可以参照的基准,以便判定今后每年的碳减排是否取得了成果。如何才能合理地设定基准年呢?

  其次,要选择最能如实反映企业经营情况的年份。当然这并不是指选择效益最好或者效率最高的年份,起点过高也会导致后面的目标不好确定。

  最好的做法是在数据可获得的前提下,将企业历史碳排放数据都进行一次计算,查看是否存在因重大改造导致碳排放量或者排放强度有明显降低的年份,如果有,则选择该年份的前一年。这样就可以将重大改造成果列入减排成果。

  在确定了企业的组织边界后,下一步需要做的是在这个边界范围内找到那些产生排放的设施,并按照运营边界的分类方式进行分类和记录。

  到现场后,第一步要获取重点用能设备清单,因为绝大部分碳排放都来自能源的消耗,所以有了这个清单基本上就能识别大部分排放源,如锅炉、窑炉、大型电机等一定都在这个清单上。

  第二步要跟技术人员交流企业的主要工艺流程,以及确认每个流程涉及的化学反应过程,如果有工艺流程图,那么最好让技术人员按照工艺流程图来讲解一遍。

  完成前两步后,我们就对企业的排放源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第三就需要通过巡场来将这个初步印象一一地落实。所谓巡场,是指去现场挨确认排放源,顺便识别在前期交流过程中遗漏的排放源。

  巡场一般有两种序:一种是按照工艺流程的顺序,从头走到尾;另一种是按照工厂建筑的在局,从一个起点开始,挨个建筑进行巡场。

  经过前面三步后,我们就完全识别了企业的所有排放源,识别完排放源后,我们需要将这些排放源按照前面范围一排放、范围二排放的分类方式制作一个列表,为之后的碳排放量计算做准备。

  这里的活动数据是指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的表征数据。例如,某工厂有-个燃煤锅炉,它在消耗燃煤的时候会产生碳排放,燃煤消耗量就是计算燃煤锅炉排放量的表征数据,通常这类数据来自工厂的实际测量。

  排放因子是上述表征数据与实际碳排放量之间的转化系数;GWP叫作全球暖化潜势,是指其他温室气体转化为造成等效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的转化系数。

  燃煤消耗量与热值 属于活动数据范畴,燃煤单位热值含碳量属于排放因子范畴。所以在碳排放数据选择方面,需要考虑两类数据。下面以此为例,介绍在活动数据选择方面应该怎样操作。

  先来看燃煤消耗量,这个数据在没有去过现场的人看来,可能是一个很直观的数据,企业的燃煤消耗量肯定是有统计的,直接引用不就可以了吗?然而事实上,燃煤从采购开始到最终消耗掉,会产生多套可以表征燃煤消耗量的数据,采用哪套数据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利用排放因子选择相对活动数据选择简单很多,因为大部分排放因子在对应的碳核算指南或标准中都有默认值,我们只需根据碳核算指南或标准的要求选择对应的排放因子。

  需要注意的是,在我国的碳核算指南或标准中即使是同一类型的排放源,在不同行业中对排放因子的要求也可能不一样最为典型的例子是前面介绍的燃煤碳核算。

  根据电力行业碳核算指南的要求,燃煤的排放因子必须由企业实测,而其他行业燃煤的排放因子则建议使用碳核算指南或标准中的默认值。

  我们在识别排放源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凡是可能排放温室气体的设备和工艺流程都需要被识别出来并列表。

  剔除原则的设定一般考虑三个因素。一是粗算某个排放源的碳排放量占总碳排放量的比例,二是数据获取的难易程度,三是减排的可操作性。

  不确定性分析有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只有所有的碳排放相关数据都采用在线监测方式获得,企业的不确定性分析才可以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大部分情况下,企业的不确定性分析只能采用定性分析方法。

  监测计划是指对影响企业碳排放量计算的所有相关信息,包括排放源、放设施、排放数据、排放因子、计量仪器等相关信息进行录入及更新的标准。

  需要一个固定的指导性文件来指导碳排放量计算,以保证企业的碳排放数据符合五大基本原则。那么监测计划里面需要对哪些内容进行规定呢?

  监测计划中需要列出所有的排放源、剔除原则及不纳入计算的排放源.对于需要纳入计算的排放源,还需要提供排放设施或工艺的名称、型号、所处位置及涉及的温室气体类型。如果是控排企业,那么还需要确定该排放源是否纳入补充数据报表的边界范围

  数据来源及管理情况是监测计划的核心内容,简单来说就是要追溯碳排放量计算公式中的每个数据是怎么监测及怎么一步步成为计算碳排放量的数据的。

  关于碳排放量计算相关数据,我们在溯源时会发现大多数原始数据来自计量仪器的计量结果。一般情况下,我们需要在监测计划中录入计量仪器的型号、精度、校准周期,以及计量频次等。

  监测计划确定后,一定要存档备案,而且实际的数据监测与管理要严格按照监测计划执行,如果是全国碳市场的强制控排企业,那么还需要到主管机构备案,现实中任何一个影响监测计划执行的变更,都要进行监测计划版本更新并且明确变更的内容。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 2024-01-17 07:11:41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