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871-889 0631-5161889
公司新闻

半岛体彩·甘春艳:2021 年我国肉羊产业发展概况、未来发展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 来源:半岛彩票平台 作者:半岛体彩官方网站   分    享:

  当前位置:首页食品资讯产经企业甘春艳:2021 年我国肉羊产业发展概况、未来发展趋势及建议

  核心提示:2021 年我国肉羊产业产能快速恢复,市场需求旺盛,羊肉价格仍保持高位运行,肉羊产业技术研究新突破不断。面对不断收紧的资源环境约束、全球农业生产系统变革以及自然灾害和大流行病频发等多重因素的冲击,我国肉羊产业在多个产业链环节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预计2022 年,我国羊肉产量将持续增加,但涨幅有限。建议在巩固提升传统主产区的基础上,挖掘潜力发展区,拓展增产空间,多渠道增加羊肉供给,促进生产高质高效发展。

  摘 要:2021 年我国肉羊产业产能快速恢复,市场需求旺盛,仍保持高位运行,肉羊产业技术研究新突破不断。面对不断收紧的资源环境约束、全球农业生产系统变革以及自然灾害和大流行病频发等多重因素的冲击,我国肉羊产业在多个产业链环节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预计2022 年,我国羊肉产量将持续增加,但涨幅有限。建议在巩固提升传统主产区的基础上,挖掘潜力发展区,拓展增产空间,多渠道增加羊肉供给,促进生产高质高效发展。

  根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2021 年全国羊肉集贸市场月度平均价格(以下简称羊肉价格)与2020 年同期相比有所增长,上半年各月同比增长率均保持在5% 以上,下半年差距总体缩小,各月平均较上年增长4.7%。2021 年112 月,羊肉价格从85.9 元/kg 下降至84.6 元/kg,下降了1.4%,但仍处于高位运行,且春节效应和季节性周期变动明显:① 12 月,从85.9 元/kg 上升至87.5 元/kg,增长1.9%;② 28 月,从87.5 元/kg 下滑至81.9 元/kg,下降6.4%;③ 812 月,从81.9 元/kg 上升至84.6 元/kg,增长3.3%(图1)。

  2021年我国肉羊生产继续向好,羊出栏量、存栏量和羊肉产量同比增长率均为近5 年最高。从存出栏量看,2021 年,我国羊出栏33 045.0 万只,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加1 104.0 万只,增幅达3.5%;年末羊存栏31 969.0 万只,比上年增加1 314.2 万只,增幅达4.3%。从出栏率看,近5 年羊只出栏率都突破了100%,2021 年达到历史最高的107.8%,说明我国肉羊生产性能不断增强。从羊肉产量看,2021 年羊肉产量达514.0 万t,比上年增加21.7 t,增幅为4.4%,已经实现了《推进肉牛肉羊生产发展五年行动方案》中提到的“到2025 年羊肉产量稳定在500 万t”的发展目标(表1)。

  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进口羊肉总量不断增长,并在2012 年超过法国和英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羊肉进口国。但2014 年受国内突发小反刍疫情影响,国内外羊肉价差明显,羊肉进口规模开始缩减,直到2017 年才逐渐回升。2020 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等因素的影响,全球羊肉生产和贸易均呈现低迷态势,我国羊肉进口量再一次下降,仅为36.5 万t,同比下降7.0%。2021 年,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全球羊肉生产和消费市场逐渐活跃,我国羊肉进口规模也有所恢复,进口总量达到41.1 万t,较上年增加12.5%;进口主要集中在上半年,其中3 月进口量最大;进口品类主要为冻带骨绵羊肉、冻整头及半头绵羊肉和冻去骨绵羊肉,其中,冻带骨绵羊肉占进口总量的76.9%;进口来源国主要为新西兰(占比为59.0%)和澳大利亚(占比为35.3%),其中,新西兰羊肉进口量较2020 年增长20.8%,但澳大利亚羊肉进口量延续了前2 年的下滑趋势,同比下降4.7%,可以看出澳洲羊肉的贸易竞争力有所减弱。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转变,城乡居民肉类消费结构不断转型升级,羊肉需求量持续增长,在外消费比重上升较快。2021 年,我国羊肉表观消费量达到554.9 万t,比上年增长5.0%,表明国内羊肉消费需求依然旺盛,羊肉消费长期利好的态势没有改变。从消费种类看,在传统热鲜肉和冷冻肉消费的基础上,冷鲜肉逐渐受到消费者欢迎,熟肉制品、休闲便捷食品等羊肉精深加工产品也更加丰富。从销售模式看,近5 年羊肉户内消费量逐年降低,20162020 年全国居民户内羊肉消费总量从207.6 万t 下降至169.5 万t,共下降18.4%,而羊肉户外消费不断增加,但2020 年上半年受冲击遇冷。2021 年,伴随着疫情影响减弱,火锅、烧烤等餐饮业回暖,全国餐饮收入46 895.0 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同时,电商新零售模式不断涌现,在农贸市场、超市等传统场所消费的基础上,“线上”消费已经成为羊肉消费新的增长点。

  我国虽是羊肉生产和消费大国,但自给能力不足,鲜少出口;出口品类比较局限,以山羊肉为主;出口市场越来越集中,主要为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从出口总量来看,20012006年,我国羊肉出口逐年上升,之后开始下降,尽管2010年有小幅回升,但整体仍保持下降趋势。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羊肉出口量波动非常剧烈,全年羊肉出口总量下降至1717.7 t,相比2006年的峰值下降了94.8%。而2021年全球经贸环境整体共振向上,我国羊肉出口总量达到1 989.2 t,较上年增长15.8%;出口集中在下半年,11月出口量最大;出口地区仍以中国香港为主,出口量较上年增加17.1%,占总出口量的90.2%,出口份额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也表明我国羊肉出口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一是新品种不断育成。我国先后育成41个新品种。二是良种繁育体系逐步完善。目前,全国有绵羊种羊场823家,山羊种羊场449家,遴选国家肉羊核心育种场28家,性能测定中心(站)和绒毛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各3个。

  一是功能调节性添加剂研究。主要分析了葡萄籽原花青素、肉桂醛、胍基乙酸、酶制剂、发酵饲料、诱食剂、微生态制剂等对羔羊消化代谢、瘤胃发酵、生长性能及机体健康等的影响。

  二是发酵饲料研究。研究发现饲粮中添加40%(DM)全株玉米青贮时可以显着改善肉羊瘤胃发酵,提高养分消化率,增强肉羊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当湖羊日粮中全株玉米青贮与花生秧比例为3:1(干物质基础)时可降低饲料成本且不影响羊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玉米秸秆经揉丝微贮可提高徐淮山羊育肥效果及经济效益,降低饲养成本,促进机体组织器官的发育及蛋白质、氨基酸的代谢;饲喂发酵花生秸秆可以增加肉羊采食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肉羊生长性能;在肉羊日粮中添加50%发酵苜蓿可提高其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增强机体的免疫力;膨化秸秆微生物发酵饲料+NPN 对肉羊瘤胃发酵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是非常规饲料的开发应用。研究发现树叶类(柳树叶、槐树叶)粗饲料的营养价值较秸秆类(水稻秸秆、玉米秸秆)和糟渣类(葡萄渣和醋糟)更高。

  四是胃肠道发育研究。揭示了绵羊胎儿肠道微生物的起源与组成,羔羊早期补饲可通过上皮微生物调控瘤胃发育,并研究了不同生理时期羔羊胃肠道真菌发育规律。

  五是特殊生理时期的营养调控。揭示了母羊围产期生理指标及消化代谢的变化规律;明确了断奶羔羊最佳的饲粮过渡方式,降低断奶应激;开展了寒冷条件下,冷应激调控剂对绵羊生产性能、血清生化、瘤胃发酵和消化代谢的影响。

  六是舍饲智慧化养殖技术研发。立足繁殖母羊冬季放牧生产方式中母羊能量消耗大、饲养成本高、产草量低的现状,对牧区肉羊养殖重大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建立了“草原羊肉智慧产业园”舍饲技术模式,配套动物防疫栏、分栏门、自动饮水装置、智慧牧场系统等。

  七是营养需要研究。进行了荒漠草原土、草、畜系统中主要矿物质元素季节变化规律、北方寒冷季节圈舍内不同能量水平日粮对肉羊生产性能的影响、蒙古羊铜的适宜供给量和营养监测模型建立、冷应激和不同日粮能量水平下蒙古羊生产性能表现等多个方面的研究。

  八是TMR 及粗饲料应用。应用结果表明饲喂TMR 日粮的羔羊,饲料利用效率提高6.3%、平均日增重提高36.0%,90 d 只均耗料减少6.7 kg,饲料利用效率提高28.6%,只均收益提高了8.2%。

  九是杂粕替代豆粕研究。在肉羊育肥阶段,可用棉籽粕、菜籽饼、葵仁饼、亚麻籽饼等杂粕代替豆粕作为饲粮中的主要蛋白质源,具有更高的养殖效益。

  一是布病等肉羊重要疾病诊断和检测技术研发。发现了3 个评价布病S2 疫苗免疫效果的重要标记基因novel-229(miRNA)、novel-609(miRNA)、novel-973(miRNA);建立了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布鲁氏菌诊断方法;建立了布鲁氏杆菌与羊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双重巢式PCR 检测方法等。二是肉羊重要疾病疫苗的研发。构建了羊口疮- 羊痘细胞弱毒疫苗效力评价动物实验模型。三是肉羊重要疾病的药物研发。四是肉羊重要疾病净化与监测研究。

  一是羊肉品质评价研究。初步确定了ENO3、PGM1 等8 个羊肉品质潜在生物标志物;揭示了不同品种绵羊与肌纤维发育性状相关的差异代谢物和关键表达基因。

  二是羊肉品质智能识别技术研究。开发了基于硫化氢、光纤光谱技术的羊肉新鲜度识别技术;评估了花青素、姜黄素等天然指示剂对羊肉新鲜度的监测能力;研建了一体化羊肉品质检测装备。

  三是羊肉精准保鲜数字物流技术研究。揭示了肌球蛋白调节轻链磷酸化靶向调节肌动球蛋白解离的机制;阐明了糖酵解对羔羊肉品质调控的作用机制和超快速冷却抑僵直保质与抑菌保鲜的机制;明确了反复冻融、辅助冻融对羊肉品质的影响。

  四是烤羊肉风味与加工危害物分析研究。揭示了绿原酸、表儿茶素等抑制羊肉烤制过程中杂环胺形成规律;阐明了磷脂酰胆碱与磷脂酰乙醇胺可能是形成烤羊肉风味物质的关键脂质;研究了天然香辛料对卤煮羊肉品质的影响;构建了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烤羊肉颜色识别与褐变程度预测技术。

  五是羊副产物高值化加工技术研究。揭示了超高压及处理对羊骨脱脂效果、羊肝酱风味品质的作用效果。

  六是羊肉质量安全监测研究。研发了活羊胴体性状CT 精准测定与评价技术、羊肉致病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建立了羊肉中多黏菌素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构建了肉羊运输应激标志物预测模型。

  一是智慧牧场建设。二是羊舍设施开发。三是粪污资源化利用。揭示了持续施入羊粪有机肥(7.5~12.5 t/hm2)可以显着提升饲草产量(38.1%~46.4%)、土壤中钾和有机磷含量;发现使用新型羊粪快腐菌剂可以从多方面提升羊粪有机肥的肥效,同时能够增加微生物多样性,增强土壤的持水能力及抗旱能力;揭示了羊粪在土壤修复、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是肉羊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良种利用率低、生产性能不稳定。国内种羊数量少、质量差,缺乏专门化的肉羊品种,尤其是缺乏生产优质羔羊肉的终端杂交父本。虽然目前我国种羊繁育体系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整体进度缓慢,种羊的生产与培育技术与国外仍然存在差距。

  二是肉羊良种鉴定机构缺位,推广体系设置不合理。受限于鉴定推广体系不完善,全国范围内良种普及率低,同一品种在不同企业间生产性能差异较大,且散户采纳良种意愿不足。2021 年,根据国家现代肉羊产业技术体系对13个省(区)的调研数据,有53.1% 的养殖户未采用肉羊良种,从而制约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

  一是日粮和精饲料配方未得到科学应用。很多肉羊养殖者对肉羊的营养需要缺乏了解,有什么喂什么,没有形成日粮配合的饲喂观念,更没有掌握相关技术。相对于规模化羊场专业化的饲料种植基地,部分散户的饲草料来源渠道多且不规范,不利于基层质量安全监管。

  二是添加剂和兽药违规使用现象时有发生。仅2020 年上半。